量子院第三十期“工程师技术沙龙”举办
2024/10/08
2024年9月26日下午,量子院第三十期“工程师技术沙龙”活动在量子院526报告厅如期举办。本期沙龙由7名工程师呈现了精彩的技术报告,分别在ST-FMR测量技术、纳米桥超导量子干涉器、同步辐射X射线源、量子计算云系统矫正、带隙结构氮化硅薄膜制备、SQUID工艺及应用、微腔制备技术等主题方向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本期沙龙活动吸引了院内外众多科研人员、博士后、工程师到场交流。
本期沙龙量子院7位工程师作的精彩报告分别是:
郝婷婷的技术报告《自旋转移力矩铁磁共振测量技术简介》介绍了ST-FMR测量的理论背景、插杆构造、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自旋转移力矩可实现电流驱动磁矩翻转,通过交变磁场、交变电流两种不同手段实现铁磁共振,针对不同驱动源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直流电压,可获得ST-FMR信息。分享了综合测试平台的ST-FMR插杆构造及其支持的测试功能和适用样品,并展示了典型测试案例。体现了工程师扎实的测试理论基础和出色的测试能力,为综合测试平台服务量子信息科技提供重要保障。
高宗伟的技术报告《纳米桥超导量子干涉器简介》介绍了纳米桥超导量子干涉器的基本构成和制造方法,其具有可应用在大电流、高磁场环境并最大化平衡磁场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分享了利用纳米桥超导量子干涉器作为扫描磁显微镜,研究超导薄材料中磁通涡漩分布、流动以及迈斯纳屏蔽效应等磁通涡旋动力学的方法。展示了工程师在量子传感领域扎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研究超导体中的耗散起源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陈兆宇的技术报告《同步辐射X射线源的原理及应用》介绍了同步辐射X射线源的发展现状,新一代X射线的优势和瓶颈,激光驱动X射线源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全光量子源团队自主研发的桌面级光源的性能指标,展望了其在CT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优势。体现了工程师为支撑团队新设备开发的专业性和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吾尔开西·努尔波拉提的技术报告《量子计算云系统的校正和性能标定》介绍了采用机遇NLab软件架构体系矫正量子计算云系统中各种问题,并通过Quantum Volume和Clops等方法对云计算服务进行了整体的性能标定,为其在量子计算的应用提出合理方案。体现了工程师出色的软件设计、测试能力,为量子计算云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吴海华的技术报告《带隙结构氮化硅薄膜的仿真及制备》介绍了带隙结构氮化硅薄膜的仿真及制备。对于周期性结构的仿真,工程师采用先建立稳态研究、计算应力再分布后,添加特征频率研究,设置扫描参数求解并后处理。同时工程师通过调整工艺,制备薄膜,并分析比较了仿真和实验结果。体现了工程师在模拟仿真和材料制备方面扎实的专业能力,为量子云计算平台器件制备贡献力量。
苏唐的技术报告《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工艺和产业应用》介绍了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原理、特性以及应用。SQUID超导环越大灵敏度越高,但会增加磁通噪声,常与超导磁通变压器共同组成磁强计,精度可达到10e-15T(fT)量级,在医学健康、地球物理、科学仪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工程师将SQUID应用在团队规模化超导量子芯片中,每个比特中都有1个,并通过SEM、AFM等检测手段验证SQUID部分的高质量。工程师不畏困难,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器件加工能力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制备贡献力量。
冀伟杰的技术报告《适用于量子点单光子源的几种微腔制备技术》介绍了适用于量子点单光子源的微腔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分享了制备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制备出了920nm波长附近发光的去衬底靶眼腔(GaAs)、可加电驱动的悬浮带桥靶眼腔、薄膜转移带桥靶眼腔的环形布拉格光栅腔,以及魔角纳米腔悬浮结构和拓扑腔悬浮结构的光子晶体腔。体现了工程师出色的工艺设计加工能力和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匠心精神。
技术沙龙设置评分环节,由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代表组成评分小组。评分小组按照沙龙评分规则,最终评选出本期优秀技术报告是吴海华的《带隙结构氮化硅薄膜的仿真及制备》。
本期优秀技术报告逻辑清晰、内容完整,介绍带隙结构氮化硅薄膜仿真和制备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工程师出色的仿真模拟水平和突出的工艺加工能力。报告有理有据,受到评分委员的一致好评。